啃文书库 > 科幻小说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11章 只要是改革,就没有不难的(2/4)

第11章 只要是改革,就没有不难的(2/4)

上一页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啃文书库在线收听!
过分了么?

对于这个问题,李素指望的是将来能够把周瑜发现的菲律宾主岛吕宋岛的铜矿开发出来,让大汉缓解钱荒,铜也可以富裕一些,到时候拿一两亿铸个钟算什么。

而且钟未必要跟灯塔一起修,可以先留出空间,未来再用逐级起重机抬升上去,时间放宽,绝对不会用民过重。

至于铸造的技术,李素觉得还是可以做到的——历史上明朝铸造的永乐大钟,大约七八十吨,算是华夏古代技术铸的最大的铜器了。

而后世俄国人1700年代造的沙皇钟王,重210多吨,那也是工业歌命开始前至少半个多世纪的事儿,说到底用的还是传统文艺复兴科技。李素稍微开点挂,造个比沙俄钟王还重点儿的,再抢一个世界纪录,而且是永久的,应该问题不大。

造一个工程,抢两次奇观,多划算!

这些细节解决后,最后就只剩一个周瑜亲自提出的质疑:

东海的长江入海口周边,虽然没有地震,所以高层塔台不容易被震坏,但台风却不少。塔楼太高本来就容易不稳,全靠造成实心的,才能抵抗台风。

如果在篝火层下面造大钟,大钟是悬挂的,台风天很容易被吹得晃起来,到时候岂不是导致塔楼更容易不稳倒塌?

周瑜之所以会这么提,显然是因为他对东海的台风太了解了,五年半前他跟李素决战时,还想过利用夏秋季节的台风来对付李素那些重心偏高不稳的巨大战船,只是最后周瑜功亏一篑了。

但说周瑜是最善于利用风力的水军将领,这点绝对是不含糊的。既然已经真心投降了大汉,术业专攻之下,他不得不提醒丞相。

这个问题,还真的一度问住了诸葛亮,因为他对台风的了解,确实不如出身江淮的周瑜,这有点触及诸葛亮的盲区了。

然而,东边不亮西边亮,连诸葛亮都陷入迷茫的时候,李素这个物理计算能力已经不如徒弟的文科生,却灵光一闪,意识到周瑜提出的问题,似乎并不是问题,反而还能反证“在塔楼高处悬挂重物”的合理性。

谁让李素后世的基本见识还是很丰富的呢。他穿越前,可是多次去过沪市的,也就见过陆家嘴的沪市中心大厦,包括那一整群号称“开瓶器、打蛋器、注射器”的摩天大楼三件套。

后世沪市的超高层建筑,基本不用担心地震,因为那儿不是地震带上,但防台风设计却必须很严谨,除了外表设计降低风阻之外,一个统一的操作就是在高层悬挂阻尼器。

李素穿越前也进去参观过,沪市中心大厦的阻尼器号称一千吨重呢,也是悬挂式的。原理不就是

“当楼被吹摇晃的时候,阻尼器的摇晃会延迟于楼本体晃的速度,导致楼已经晃到最东边、转而向西的时候,阻尼器依然被惯性作用还在往东晃,从而抵消掉楼梯整体往西的受力”。

现在,诸葛亮挂个两百吨的铜钟在塔楼的顶部倒数第三层,只要设计得好,不也能起到阻尼器的作用么?真遇到台风,大钟晃动的速度滞后于楼体,出现方向上的对冲抵消,灯塔就不容易斜了。

当然,这里面需要很多精密的计算,尤其是要算好各部分谐振频率、最完美的状态就是做到“钟和塔的摇晃刚好滞后半个周期,受力尽量充分抵消”。

而且,真要确保这一点,就要防止钟本身被台风直接吹到。所以钟楼那一层四面还要装可拆卸的围挡,确保台风天时把钟包起来,或者干脆围墙把钟尽量围住、做好扩音设计,只留尽量小的孔把钟声扩音传出去。

这里面的阻尼计算、声学设计……要算的物理就多了去了。

李素只能是把存在这一系列的概念和思考方向,跟诸葛亮说一下,具体怎么算,只能让诸葛亮自己去算了。

甚至其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