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科幻小说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三百二十七章 黑水城的新客人(2/3)

第三百二十七章 黑水城的新客人(2/3)

上一页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啃文书库在线收听!
值燃料取暖,当然有些人也会去买稍贵一些的木炭做燃料。这座城市经过四年来的建设,比起岛上其余地方、海峡对面的虾夷地、左边的北满地区,可以说已经相对比较“宜居”了。居民的生活条件也远胜那些地方。而这,也是黑水港能持续吸引人前来定居的原因所在——谁不想过好日子啊!

岛上的另外一个据点便是大泊港。说实话,这个据点东岸人从来就没下力气好好经营过,目前只有极少数砖石建筑。分别是乡政府、派出所、粮库、物资库、卫生所等单位。除此之外便全是木头房屋了,包括与日本人、山丹人进行贸易的大泊交易所都是砖木混合结构的房舍,简陋得很。此外,沿着森林、河流边缘是大片修建得整整齐齐的单层小木屋,这些木屋的所有权在乡政府手里,平时供在此停留等船的移民居住。

这些移民最多时能达到两万多人,每年4月份过后便在此地种地放牧,同时也打猎捕鱼,以维持生计。到了10中下旬东北风乍起的时候,他们便又会被赶鸭子一般赶上海军的运输船,然后漂洋过海前往澳洲。流动人口远超过定居人口,这便是大泊港的奇葩之处。

本地仅有的两千余名定居居民基本都是明人和山丹人,此外还有少许日本人。他们在港口内从事着手工业劳动,主要是编织渔网、处理渔获、鞣制皮革,以换取自己生存所需的口粮。偶有几个从大明逃来的脑子灵活的家伙在港口区域开了一些小旅馆、小饭馆,算是本地为数不多的商业行为了。他们自己平日里翻山越岭,从山丹人手里廉价收购一些商品,然后运送到集市上卖给日本人,同时自己的旅馆也出租给日本商人居住,因此很快就攒了一笔小钱。

这座充满着原始蛮荒风情的港口城市内,最繁华的自然是承担山丹贸易(日本幕府准许进行的贸易行为)重责的大泊交易所了,日本人将硫磺与粮食运至此处,然后买回大量丝帛茶叶瓷器、东岸纺织品、盔甲军刀甚至生铁钢铁等金属制品。虽说数额不是很大。但这些年来一直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新来的魏博秋负有盘活本地经济的重任,因此肯定会在这个交易所上面多做文章。

除了大泊交易所外,大泊港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女子挺身队了,如今这种官办妓院机构只存在于烟台和大泊两地。里面的女人除了早期的少许来自朝鲜外,后来的大部分都是来自俘虏的清军官吏、将领妻女,另有少数是抵抗东岸大军的士绅妻女,总之都是官太太娇小姐。这类机构的大多数主顾来自挺身队、南非八旗新军的士兵。这是作为回收他们手头现金的不多方式之一。此外,一些来大泊做生意的山丹人、日本人、阿伊努人也会经常光顾。

“现在黑水地区的财政极其畸形。”魏博秋看了看街道上行色匆匆的人群,然后朝自己的学生陈硕轻声说道:“但本土是绝对不会允许黑水地区出现诸如钢铁厂、纺织厂、机器制造厂、机械加工厂之类的企业的,目前仅有的水泥窑、石灰窑、砖瓦轮窑以及一家小型造船厂就是极限了。再多的话,执委会就会担心这里失控从而进行强力干预。而且,莫大帅明年就要返回本土任职。这个时候他也不会冒着犯政治错误的风险给别人做嫁衣。所以,要发展本地经济,还是不容易的——因为本土压根就没想过要发展这里,甚至他们还不太情愿看到这里发展壮大。”

“但是朝鲜开放的两个通商港口却没有好好利用。”陈硕提醒着说道,“老师,朝鲜据我们推测现在应当有六百万左右的人口,这个市场还是很广阔的。”

“那就是六百万个农奴而已。哪来的市场?农奴是没有消费力的。”魏博秋不屑地说道,“现在朝鲜人能出卖什么给我们?每年卖点粮食还拖拖拉拉、推三阻四,也就卖野山参和少许中草药的时候比较爽快而已。不过说到这个,我倒想起来了,荷兰人去年在例行谈判的时候曾经请求我们出售一些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