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科幻小说 > 终极武力 > 第二百章 牵丝劲(2/3)

第二百章 牵丝劲(2/3)

上一页终极武力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啃文书库在线收听!
地合,连通身体内外的能量,进行交换,久而久之无数前人的心血和智慧全都归于一处,流传下来的,就是精华。当然就和你们格斗术里那种简单的呼吸方式,有着本质的不同了。”

苏明秋见王越不说自己这“牵丝劲”有多厉害,而是拿来和西方的格斗术进行直接的对比,立刻也就明白了王越现在的功夫,已经到了不见外物,直指本心的地步了。

看什么事情都不会为表面的东西所影响,一眼就看透了东西方武术和格斗之间最本质的区别。

“唐国的武术,练气修身,生于内而形于外,不管是什么拳法,就连外门功夫,都讲究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说到底,其实就是精气神相互转换,内则养生延年,外则驭力伤人,在挖掘人身体潜力的同时,改善人的身体素质,这是内功,绝非你们那种以技击为目的的纯粹外功所能比拟的。”

道教是唐国独有的本土宗教,虽然在世界上的传播不广,影响力也没有佛教那么大,但在唐国本土的势力范围内,道教却是土生土长,根深蒂固的,尤其是作为道教的前身,道家做为一种思想学派,他对于唐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之深,简直无法形容。

一本《道德经》,洋洋洒洒,不过五千文字,却早在几千年前,就高屋建瓴道破了这世间“一切”的奥秘。

再比如古代的道士学道修道,观察天地自然,万物演变,每每于静思之中,返观内视,一代一代总结下来,就对人的身体结构,有了一个最直观最细微的见解,然后归纳出经脉学说,气血理论,并最终以此为基础,导引以强身,纳气以祛病。

而这亦即是唐国历史上最早的练气术雏形。所谓的练气术原本就是这些道士,餐风饮露,深山修行时,用来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一种手段。

只是这些东西,后来传到外面,慢慢地就被一些人结合着战场上搏击杀人的手法和技巧,逐渐融合在一起,从此之后手搏之术和技击之道,就有了一个统一的名字,武术。

以暴制暴,止戈之术。

唐国的武术借鉴了道家学说中的许多理论,把力量分为刚柔,把阴阳套入全身,认为人的身体就像是整个天地一样,奥妙无穷,处处都有阴阳的存在。

想要练好功夫,就必须调和好阴阳,掌握到力量中某一点上刚和柔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练养结合,能打能战。

太强大的力量是把双刃剑,能伤人更能伤己。猛烈的发力固然可以带来强大的杀伤力,却也使得自己的身体同时受到反作用力的伤害,伤人伤己,未伤人先伤己。

所以在唐国的武术里,养生是本,技击是末。所以看他们练拳时,才会发现他们的动作很慢,因为只有慢下来,才能让心静下来,使得精神和动作形成一个循环着的阴阳。而练时柔和,打时猛烈,这同样又是一个阴阳。

格斗和武术,从战斗力上讲,本来也不分什么高下,但正因为是武术里有了这些养生的东西,所以东方的武术从一起步,立意之始就领先了西方格斗一头。而同样做为宗教,西方教廷对于信徒信仰的执着显然是和唐国的道教无为是完全不同的,历史上他们的精力更多的是放在了和异教徒的征战和教派内部的争权夺利上。

这也正是造成东西方格斗武术差距的最大原因之一。

大家杀人的本事和技巧都差不多,但一边多了内养的步骤,一边却只知道追求战斗力,不顾及自身身体的伤患。长此以往,自然高下立分。

东方的武道,打只是手段,养才是目的,这正是王越现在所缺少的,所以他才在来到苏氏武馆见识到苏明秋的本事后,立刻就提出了要在这里练拳的要求,免得夜长梦多,平白错过了大好机会。

而事实上,苏明秋既然已经做出了这种姿态,王越就没有一点客气的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终极武力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