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 294 “帽子”与人脉(求订阅)(1/3)

294 “帽子”与人脉(求订阅)(1/3)

上一章我有科研辅助系统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啃文书库在线收听!
中午,许秋和邬胜男在食堂深入交流了一番。

主要是博后学姐讲述她这些年的科研经历:

“硕士的时候,学校里没有几个课题组可以选择,当时什么都不懂,就随便选择了一位风评还算不错的副教授,结果磨了三年才出了一篇中文核心文章,和一篇sc三区,堪堪能够毕业……”

“由于硕士的学校就是个普通的211,又没什么文章,博士点很难找,最后跨领域找了一位做光致发光材料的教授,然后组里也没什么经费,申请个面上项目都费劲,只能拿一些省内的项目,几年加起来十万块钱,做实验前首先要考虑的是材料是不是便宜,然后一个一次性的手套需要用两周……”

许秋深以为然的点点头,不论是什么领域,一个好的平台,确实非常关键。

现在魏老师的课题组,虽然仪器设备不能随便买,但是材料费还是够用的,想要的大多数材料都可以直接购买,实验耗材也是随便领。

就像人们毕业后喜欢扎堆往大厂跑,喜欢进入“甲方”单位一样,在学术圈,没有“帽子”、没有后台,就没有经费、招不到学生,没有经费、招不到学生就没有文章成果,没有文章成果就很难申请到项目,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这也是一直留在国内的青椒学者们的苦逼日常,除非有硬实力或者运气爆棚,能够发两三篇am、acs这样的顶刊出来,改善一下现状,不然很难跳出这个循环,而且有些学校还是“非升即走”的模式,压力就更加大了。

主要还是因为现在每年涌入科研圈的人太多了,虽然高端人才什么时候都缺,但大多数科研人员,占九成以上的都是普通人。

对这些普通科研人员来说,科研圈早就是红海了,每年的经费就那么多,除了个别能力拔尖的,其他人的实力都差不多,自然“帽子”优先、人脉优先。

“帽子”是历史成绩的表现,人脉代表底蕴,通常有人脉的都是名师子弟,不论是“帽子”还是人脉,有这两者之一的普通科研人员虽然不一定就厉害,但大概率比啥也没有的三无学者更加强一些。

“邬胜男学姐,那你之后的打算呢?”许秋问道。

“之后……”邬胜男想了想,说道:“先在这边多发几篇文章,然后找个一本院校解决副教授,再到国外做访问学者,交流两年回国,我估摸着想要博后出站直接留在本校,也就是魔都综合大学有点难。”

“应该是非常困难,”许秋对此还是有所了解的,解释道:“进几年来材料系就没有直接留校的老师,都是外聘的,而且大多数都有‘帽子’,比如魏老师就是‘青千’,可能十年前还能博士毕业、博后出站留校直接当个讲师,现在这种国内o5高校的教职,没那么好进了。”

下午,许秋向邬胜男介绍了一番接下来实验的整体架构,就是之前给魏老师看的。

实验还在进行中,暂时无法处理,许秋没有划水,拿出之前积攒的文献,开始文献。

近期,非富勒烯领域涌现了不少文章出来,不论是体系还是aa类型的分子都比较活跃。

体系,之前在acs上首次提出3-概念的清北大学臧超军课题组,又发表了新作在am期刊上,他们报道了一种新型3-分子,没有和许秋、韩嘉莹撞车,他们采用的中央核单元是四苯基硅烷,器件最高效率为7.8%。

aa体系,有一篇清北大学臧超军课题组和中科院卢长军课题组合作的工作,同样发表在了am上,他们在的基础上,合成了几种引入氟原子的衍生物,器件的光电效率达到了9%,虽然没有突破新高,但也算不错。

此外,还有几篇零零散散的工作发表在mca、acsam等期刊上,许秋只是简单的扫一眼,记住了他们报道的分子结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我有科研辅助系统章节列表下一页